20030714

打造高效V-Mount電池

從上年11月開始,一切從仁川的會議開始,我們家以為是起點,卻差點變了終點。

2002年11月 韓國仁川會後,我馬上向幾位長輩詳細解釋V-Mount電池方案
2002年12月 韓國電池供應商初步研究,對改用鋰電電芯持正面態度
2003年1月 帶著開發計劃及投資方案到董事會
2003年2月 因母公司正開展龐大的海外發展計劃,同意電池改良方案,但不注資
2003年3月 沙士爆發,暫援外派同事到仁川工作的計劃
2003年4月 我們家及母公司,主要收入來自香港,沙士擴散後,發現現金流將會出現問題,另外整個集團的資金,正調撥到海外發展計劃
2003年5月 收到新版本電池原型
2003年6月 資金快要剩下5位數港元,至月尾已收到第三個版本的電池原型
2003年7月 持續與電池供應商協作,申請各項認證

這7個月對我來說是絕對的黑暗,害怕強烈地體會,害怕失去生命及投資失敗的感覺外,該做的事也只能繼續做,除了繼續經營香港本業外,在充滿未知數的情況下,繼續催谷供應商改良新電池。

在結構設計方面,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改良方針是,捨棄傳統電線串聯電池芯,轉而採用金屬導片串聯電芯。這種設計不僅擴大了導電面積,有效降低了電阻,更顯著提升了散熱效率。金屬導片能直接將電池運作時產生的熱量迅速傳導出去,避免局部過熱的風險,透過這種結構上的優化,我們在提升電池性能與穩定性方面取得穩健的進展。


材料的創新是另一項重要的研究重點,經過我們韓國的研發團隊測試並發現新型合金材料,用於製作電芯連接的導體,將確保電池在高溫環境下仍能穩定運作,提供更安全可靠的能源儲存解決方案。


除了結構和材料上的創新外,我們也著重提升電池的散熱效能。我們透過精密的微通道,直接針對熱源進行精確的冷卻,並導入熱電製冷技術,將熱能有效轉換為電能,進而達到冷卻效果。此外,我們在過去數個月,研發了自家智能電池管理系統(BMS),能即時監測每一個電芯的溫度,動態調整充電功率,並藉由人工智慧精準預測電池狀態,以確保電池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理想的效能與安全性。


這場黑暗之旅,我們家與韓國電池供應商在絕境中摸索,讓改良型的電池技術勉強撐出一條生路。結構、材料同散熱的改良,並沒有任何光輝勝利,更像在廢墟上勉強堆砌起磚頭。資金斷裂的陰影未散,沙士的餘波還在,希望這一點成果能給我我一絲喘息的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