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家正在代理的韓國V-Mount電池,進入香港市場剛滿一年。上星期跑了一趟首爾仁川,拜會電池供應商,趁機部署擴大我們家在大中華及東南亞地區的代理業務範圍。開會前,我們家同事不小心把一塊筆記型電腦電池摔得稀巴爛,幾顆Panasonic嘅18650鋰電池滾滿地。
我撿起那塊電池,望著窗外嘅東北亞貿易大廈,半開玩笑咁同供應商老闆講:「不如把這些18650塞進你們電池內,再弄個摔不破的外殼,說不定一齊賺大錢,把仁川新地標大廈買下來!」
對方老闆聽完也笑了起來,隨手撿起一顆18650鋰電池,比了一個「二」的手勢跟我說:「也許用三星的可以買2棟。」
我撿起那塊電池,望著窗外嘅東北亞貿易大廈,半開玩笑咁同供應商老闆講:「不如把這些18650塞進你們電池內,再弄個摔不破的外殼,說不定一齊賺大錢,把仁川新地標大廈買下來!」
對方老闆聽完也笑了起來,隨手撿起一顆18650鋰電池,比了一個「二」的手勢跟我說:「也許用三星的可以買2棟。」
會議結束後,我與供應商的技術團隊花了一週時間深入研究,發現鋰電池確實有潛力取代傳統電池芯。
鋰電池的運作原理,其實基於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的高效移動。充電時,鋰離子從正極脫離,穿過電解液,嵌入負極;放電時則反向移動,釋放能量。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高達150-200 Wh/kg,遠超鉛酸電池的30-50 Wh/kg。而鋰電池自放電率極低,長時間存放仍能保持電量;傳統電池則易「漏電」,數月閒置後電量將幾乎耗盡,這些優勢讓鋰電池在便攜性與性能上全面領先。
當然其過充或高溫時,鋰電池的電解液可能分解,引發熱失控甚至爆炸。現有電池管理系統(BMS)技術尚不夠成熟,難以全面防範風險,所以如果真的研發使用鋰電電芯,我們家必需開發更精準的BMS,監控電池狀態,防止過熱與過充,只是其性能及耐用性,仍有待電池廠進行詳細測試才能得出結論。
這次仁川之行,一場業務洽談,一次技術啟發,將向我們家申請調撥研發資金,將鋰電池作為V-Mount電池的核心組件,期望新電池能為客戶帶來頂尖體驗。或許,那句玩笑話不僅是靈感來源,更是我们家進軍鋰電市場的第一步。創新往往始於一個小火花,而這火花,正點燃我們家的夢想。